鲜奶 牛奶 羊奶 奶粉
高标准促稳促强 高质量强企强链——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质量强省扎实做好企强链培育示范工作
来源:bob全站网页    发布时间:2025-04-30 18:13:26

  编者按 从实验室里精密的数据到流水线上轰鸣的机器,从浩瀚宇宙中的“航天器”到万米地下的工程装备,从氢能到太阳能光伏……“质量”二字已不仅仅是产品的合格证明,而是高水平发展的战略密码。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培育质量强企、质量强链示范项目工作为载体,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围绕陕西主导产业需求,做好顶层设计,从夯实、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入手,集合质量要素,实现政府搭台、企业主导、联合推动、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确定培育质量领军、质量强企企业129家,其中,省级培育质量领军企业11家,市级培育质量强企企业118家;选取26条重点产业链作为质量强链示范链培育项目,其中,省级重点培育氢能、白酒、羊乳3条,市级重点培育23条。2024年,陕西质量强企、强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现分享部分案例。

  陕西氢能产业质量强链示范集群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建设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已投资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还将投资3000万元推动持续提升。创新园联合宝鸡的低温科技应用研发技术试验基地和泾河新城的西部氢能综合应用产业基地两个提升平台,辐射榆林的陕西氢能高端装备产业园、韩城的西部氢都、渭南的恒泰氢能示范园等,力争形成辐射全国氢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能力。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质量赋能陕西氢能产业链提质增效新模式,着力打造国家终端用氢装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总窗口、国内一流终端用氢装备市场监管技术策源地,取得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政府部门参与、社会力量一同推动的工作机制,由该局牵头组织,与陕西省国资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及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发起,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参与,打造“1+2+N”氢能产业质量强链示范集群,通过构建质量基础设施创新体系、开展质量技术攻关项目、拓展“技术+信息化”服务,聚焦制、储、运、用全链条,实现推动质量提升、服务氢能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目标。

  如果说工作机制、工作思路是模式创新的顶层设计,那么,质量基础设施创新体系就是该模式的核心内容。该局助推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落户创新园,构建终端用氢装备质量安全标准、计量、检验测试、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领域创新平台;成立由院士担任主任的陕西省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链企业联盟,陕西省计量院、标准化院、质检院、特检院、能源所联合入驻创新园,筹建10个实验室及测试中心。

  该局通过建立质量基础设施创新体系,制定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电解槽可靠性验证、有机液储氢有关标准研制等标准立项研制,系统构建了氢能产业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确定了氢能产业链储运环节标准制修订、氢能装备计量测试方法研究、氢能装备安全性能和能效评价研究、氢能产业链相关特定种类设备在线项质量提升任务,获批筹建26个涉氢科研项目和11个能力提升项目,为陕西省各涉氢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新动能。

  与此同时,“技术+信息化”拓宽了服务渠道。该局开展从科研样机到产品,再到商品,最后到品牌的全过程质量技术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政策链、服务链有机融合;构建“秦质享”陕西质量基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氢能模块),为氢能领域有关标准、政策提供查询服务,展示服务氢能领域机构能力;绘制出陕西氢能产业链图谱企业篇、高校篇和质量基础篇。

  此外,2024年,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陕西省氢能产业质量强链暨助力氢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措施》,聚合市场监管领域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从9个方面为发展壮大氢能产业布好局、铺好路,引导氢能产业向市场更高效、技术更加创新、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行业更加健康的更高水平发展。

  陕西羊乳有“世界羊乳看中国,中国羊乳看陕西”的美誉。陕西省作为中国羊奶产业的核心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养殖经验以及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羊奶产业的领军者,羊乳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5%,羊奶年加工能力约150万吨。链主企业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陕西省质量奖提名奖企业。

  2024年3月,陕西省发布《千亿级羊乳产业行动计划》,推进羊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化协同”发展,促进羊乳产业在“产、加、销”融合上实现新突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把羊乳产业作为质量强链示范链培育项目,助力陕西羊乳千亿产业行动开展。

  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根基。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和陕西省羊乳制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创建奶山羊规模养殖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两个;制定奶山羊养殖区域标准14项、团体标准1项,羊乳产品区域标准1项、团体标准12项;成立奶山羊产业研究院和陕西省羊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此外,该局印发《陕西羊乳产业强链补链暨助力羊乳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十条措施》,筹建羊乳标准化委员会,组建羊乳产业计量专家库,指导建立羊乳产业联盟,组织检测专家进企送技术、讲解产业政策、进行标准化培训;推动羊乳产业有机产品认证,提高羊乳品牌传播力;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开展产业链主要化学污染物的识别与防治、羊乳粉生产的全部过程微生物防控等科学研究,推动建设羊乳粉营养安全技术探讨研究中心。

  链主企业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及50余家链上相关企业,攻克有着羊乳“芯片”之称的脱盐羊乳清加工技术难题,解决羊乳在生产、贮藏过程中功能成分失活的核心问题,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采用低温湿法工艺,使每100克羊奶粉中天然免疫球蛋白IgG含量近4克。

  紧扣“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目标,陕西羊乳企业树品牌、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建成全球羊乳行业唯一5G智慧全景式羊乳样板工厂,拥有御宝羊奶、美羚、和氏和金贝美多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圣唐乳业研发的特膳羊奶粉福羊酵母β-葡聚糖羊乳营养粉被世界奶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评为特优级产品。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和其班组相继获得陕西省质量奖,其构建的“基于全流程大数据的精益航天卓越‘智’造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开展的质量强链示范链培育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航天发动机产业链作为质量强链重点培育的示范项目。西发公司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以“件件工作零缺陷、次次交付零疑点、台台产品零故障”作为全员质量追求目标,联合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风险管控、质量上的问题系统化管理3个方面,推动共性质量技术问题攻关和质量管理体系效能提升。

  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专职机构,明确5个方面48项具体职责。明确研制供方管理要求,尤其是针对涉及特种工艺的供应链企业,完善首件鉴定等管理制度。面向供应链企业组织航天精益产品保证、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培训,开展共性质量上的问题专项培训3次。组织编印联合检验工作推行方案,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解决供应链检验测试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一单一评”“一年一评”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模式,2024年首次将首席质量官设置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加分项,加大供应链管理力度。

  强化供应链风险管控。梳理技术、制造、履约、质量和知识产权5个方面风险点20个;识别20余项核心重要外包产品及100余项组件级外包产品系统风险点54个,形成“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表”,完善技术协议30余份。提升信息化支撑作用,建设首次外包自动判定预警系统,将首次外包风险管理嵌入外包申请流程,明确风险点,建立跨部门风险确认流程。按照“现场确认+过程确认+结果确认”模式,对核心重要外包产品开展原材料、技术状态控制、质量符合性等全过程质量确认,2024年共完成9类重要外包产品确认制验收。强化技术交底机制,规范技术交底文件目录,预先明确易错难操作环节、建立不可检不可测参数清单,明确生产基线,对涉及工艺状态变化项目组织专家审查,确定保证产品实物状态稳定可靠。

  强化质量上的问题系统化管理。建立台账,按季度对外包产品质量上的问题进行多维度剖析,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组织供应链企业组织质量上的问题双归零,确保质量上的问题定位准确、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系统策划供应链监督检查,实施“例行检查+专项检查+质量上的问题触发监督检查”模式,分类明确检查内容及机构职责,机制化开展外包监督检查。经统计,2024年供应链质量上的问题较2023年下降36.6%。

  据了解,产业链企业与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助力新材料、新工艺突破。2024年开展课题研究35项,两项国防行业标准立项,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联合在高温合金、高强钢、铜合金等领域研发新材料6种,与中游供应商及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突破了30余项关键技术,有力支撑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创新。

  开展典型关键件先进自动化检测技术探讨研究和应用,以国家航天动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航天动力产业计量测试联盟为牵引,以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的“四不”问题为抓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3项自动化检测单元;依托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为数百家企业组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实施联合检验模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西发公司成功研制各型发动机,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天舟八号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发射任务,链上企业合作研制50余种新材料,打破国际垄断,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多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技术提升、体系治理、风险管控等措施,全产业链质量上的问题数量相比2023年下降15.5%,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全国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该企业构建的“1+7+1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入选全国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质量强链示范链培育项目推动上下游企业质量管理上的水准整体提升,以隆基绿能为主导开展的联合技术攻关,让该企业成为单结晶硅和晶硅—钙钛矿叠层两大全球主流光伏电池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

  陕西光伏产业已形成涵盖晶硅材料制造、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电站)等多个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产值约1600亿元。

  隆基绿能作为链主企业、世界光伏产业领军企业,其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居全球前列,硅片出货量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位,其业务遍及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引领光伏行业技术革新。组建了5000余人的专业研发与技术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5年研发投入超235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77.21亿元,占据营业收入5.96%;累计取得授权专利3166项,主导、参与132项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主导研究的“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单结晶硅和晶硅—钙钛矿叠层两大全球主流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上,均为世界纪录的缔造者和保持者。

  隆基绿能秉持质量优先原则,形成了“客户满意、零缺陷、领导作用、追求卓越、知责思为”五大质量理念,制定了“质量共建、质量内生、质量共生”三步走质量战略。

  该公司率先发布并实施高于行业标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从组件设计与选材到量产监控,再到售后保障,建立了严苛的可靠性管理标准,确定保证产品在高温、严寒、暴雨、暴雪、台风等多样化、极端化天气特征情况下安全可靠运行。建立的“1+7+1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助力嘉兴基地建设成为全世界光伏行业唯一“灯塔工厂”。

  据了解,隆基绿能与百余家链上相关企业合作制修订国际标准24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6项、区域标准4项、企业标准200余项;建成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技术中心、8家CNAS认可实验室。光伏产业国家品质衡量准则实验室目前已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形式审查,产业链多家实验室为TüV莱茵、TüV南德、CSA(加拿大标准协会)等国际著名认证机构新能源战略合作实验室。

  隆基绿能协同产业链企业率先攻克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主导研发包括高性能低成本金刚线制备技术,打破日本企业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标志着中国在前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掌握了一马当先的优势,推动我们国家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度电成本降低,引领中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战略、“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保障。

  去过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器,穿梭于浩瀚无垠太空的宇宙飞船,国产大飞机C919等国之重器,它们“身上”都有来自陕西生产的一种新材料——钛。作为一种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钛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体育器材等领域,目前正向汽车、手机等领域延伸。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是必然要求,而陕西的钛产业已完全摆脱“卡脖子”的困境。目前,陕西钛材生产加工量近7万吨,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钛产业链作为质量强链示范链培育项目,与链主企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推动实施的“航空、航天高品质钛及钛合金棒材质量提升”质量强链示范项目取得实效。

  宝钛有完整的钛产业链,建立了海绵钛、熔铸、锻造、板材、带材、无缝管、焊管、棒丝材、精密铸造、原料处理十大生产系统。

  推动质量提升,宝钛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创新体系,由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导建立完善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制定“以高端认证为抓手,全方面提升质量管理上的水准”质量管理模式,取得多项质量体系认证,是航空、航发、航天、舰船等高精尖领域钛材的主要供应商;取得国际航空航天、石油化学工业、医疗等行业认证;取得多家宇航公司供应商资质和特种工艺认证,在为产品远销海外打通技术壁垒的同时,逐步提升了整体质量管理上的水准和技术能力。同时,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

  坚持标准引领,2022年,宝钛代表我国制定的钛领域首个国际标准ISO 23515《钛及钛合金命名系统》发布实施。目前,该公司共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项,参与修订国际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3项,行业标准35项,团体标准4项,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专利授权5项。通过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宝钛不仅占领了国内钛材领域的产品制造研发话语权,还极大地提升了钛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服务全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提升整体产业链质量,解决产业链关键质量上的问题,宝钛与有关技术机构开展质量上的问题诊断,形成重点攻关项目9项,联合产业链上下游20余家企业,制定了详细的产业链提升方案并积极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

  宝钛将按照新“两步走”战略,全方面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建设,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提升钛及钛合金产业链质量保障能力,以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钛业强企目标为己任,为国防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陕西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始终致力于建设质量强省,努力搭建坚实的质量强企和质量强链政策支撑平台、质量技术创新平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逐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地推进创新与质量的深层次地融合,以新促质、以质求新,在推动陕西企业、陕西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贡献陕西市场监管力量。